更新时间:2024-10-11 21:12
琼瑶,本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南衡阳,中国当代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
1938年4月20日凌晨,琼瑶出生于成都四圣祠的仁济医院。直到四岁,琼瑶一直住在成都。1942年,随父母回到湖南衡阳祖屋“兰芝堂”居住。1944年夏至1945年秋,在抗日战争影响下,跟随父母从湖南逃难到重庆。随后,跟着母亲定居在四川泸县的泸南中学。1947年,随家人迁居上海,第一次进入学校(上海市第十六区国民小学)接受教育。在上海,写下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并在上海《大公报》1947年12月6日第九版“现代儿童副刊”发表。1948年,内战爆发,随母亲再度回到衡阳,进入衡阳市刚直小学读书。1949年夏天,随父母迁居台湾省台北市;同年秋季,插班进入台北师范附小六年级读书。1950年,从台北师范附小毕业,考进台北第一女中。
初创阶段
1954年,初中毕业,考入台北第二女子高级中学(今中山女中)。高一时,因数学成绩差而吞药自杀。1955年,以心如为笔名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1957年,高考落榜,再度吞药自杀。1958年7月,第二次高考落榜,决心不再高考,坚定写作梦想,但写下的几篇小说均被退稿。1961年,完成短篇小说《情人谷》,并在杂志《皇冠》发表。
1963年,依据自身经历,完成第一部20万字长篇小说《窗外》,寄到杂志《皇冠》一周后,收到决定刊出的来信,后发表于《皇冠》杂志第113期“每月一书”专栏;7月,在中国台湾《联合报》副刊连载中篇小说《追寻》,引起注意;9月,《窗外》出版单行本,首印1000册,一经发表多次售空,广受好评。
职业作家
1964年,搬到台北定居,投入写作中,出版《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菟丝花》三部长篇小说,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六个梦》《幸运草》。
1965年,向台湾地区中央电影公司出售小说《六个梦》版权,其中《追寻》和《哑妻》两篇被选中拍成电影,电影放映后大受欢迎,琼瑶在影院观影后,从此迷上把小说搬上荧幕。
1967年,与平鑫涛成立火鸟影业公司(该公司于1969年解散)。次年,改编小说《幸运草》,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1976年,与平鑫涛等人成立巨星电影公司,改编拍摄《我是一片云》,获得成功。1983年,因厌倦拍摄电影,毅然结束巨星公司。
1985年,与平鑫涛成立怡人传播公司,进军电视业界,推出连续剧《几度夕阳红》,这是首部由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引起不小回响。《几度夕阳红》的成功,不仅使一些电视台改编了琼瑶的作品,如《我是一片云》《在水一方》,还使以琼瑶言情剧为代表的台湾电视剧进入大陆。
1988年,第一次回大陆探亲,游历北京、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并着手整理著作全集。
1989年1月,出版大陆游记《剪不断的乡愁》;5月,回湖南衡阳祭祖,期间与湖南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两岸合作拍摄电视剧《六个梦》系列,并于次年完成《婉君》《哑妻》《三朵花》,将江南北知名文化景点尽收镜下;10月,汇集旧稿,整理出版自传《我的故事》,道出自己的生平故事以及创作经验。
1990—1996年,陆续拍摄《六个梦》剧集后三部:《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以及《梅花三弄》系列、《两个永恒》系列、《一帘幽梦》等电视剧集,创作了无数收视佳话,更带起一批影视明星。
1998—1999年,创作并担任出品人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还珠格格第二部》播出,第一部全国平均收视率超47%、最高62.8%,第二部全国平均收视率突破54%、最高65.95%,收视率创造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收视纪录,同时让林心如等人一举成名。2001年,将《烟雨濛濛》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濛濛》。2003年,创作、拍摄《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
2007年6月30日,改编自其长篇小说《一帘幽梦》,由其担任编剧的《又见一帘幽梦》在湖南卫视首播,同期推出《又见一帘幽梦写真全纪录》。
2011年7月16日,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新还珠格格》在湖南卫视首播,该剧后获“优酷大剧盛典年度十大电视剧优秀奖”等奖项。
2013年8月6日,担任编剧的电视剧《花非花雾非雾》在湖南卫视首播,该剧加入了《雁儿在林梢》和《心有千千结》等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讲述了孤儿院四位相依为命的姐妹花离散和重逢的故事。
2015年12月21日,加入中国电影文学学会。
持续创作
2017年8月,出版纪实文学《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其丈夫平鑫涛从患病到插管的过程,第二部分追忆他们共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2018年,再度整理出版《琼瑶全集》,繁体中文版由春光出版(已出完),简体中文版由博集天卷出版(未出完)。
2019年3月,出版散文、小说集《握三下,我爱你》,10月,宣布完成长篇小说《梅花英雄梦》。
2023年8月19日,于台北小巨蛋举办《当那一首歌响起》琼瑶创作60周年演唱会。
2024年4月20日,宣布将淡出社交平台;7月,出版长篇小说《梅花英雄梦》简体中文版;9月26日,“沧海桑田心如故——琼瑶文学回顾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展期持续至11月3日。
家族
琼瑶父亲为陈致平,湖南衡阳人,历史学家,著有《秦汉史话》《三国史话》《中华通史》等作品。
琼瑶母亲为袁行恕,祖籍江苏武进,长于北京。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喜欢古典文学,于北平艺专毕业。
情感
琼瑶读高中时,恋上比其大25岁的国文教师,该教师曾结婚,妻子离世。后琼瑶大学联考落榜,师生恋情曝光。琼瑶母亲将两人恋情以“引诱未成年少女”“诱拐学生”的名义状告至“警察局”与“教育部”,该名教师最终被学校解聘,离开台北。
婚姻
琼瑶的第一任丈夫为庆筠,两人于1959年结婚,后育有一子陈中维。因《窗外》的出版,两人矛盾加深。1964年春天,两人离婚。
琼瑶的第二任丈夫为平鑫涛。两人从约稿开始,在此后数年的时间里,见面、了解、合伙创办公司,成了事业上的搭档,生活中也慢慢走到了一起。1979年5月9日,在相识十余年后,琼瑶与平鑫涛成婚。2019年5月23日,平鑫涛去世。
改编电影参考资料:
改编电视剧参考资料:
音乐作品参考资料:
从1963年的《窗外》起,琼瑶创作的言情小说影响了几代人,爱情主题贯穿琼瑶作品的始终,但具体到结局走向和风格的变化,与琼瑶本人的遭遇高度吻合。早期的琼瑶偏爱悲剧,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是一部悲剧,此时琼瑶刚经历一段无果的师生恋,让她对爱情的理解蒙上了诸多阴郁色彩,书中描写的师生恋就有她自己生活的影子。此后,琼瑶与同样热爱写作的丈夫结婚,又因为写作而分开,因此这一时期的琼瑶作品显现出感伤、压抑的特点。《窗外》之后,她接连出版了《烟雨濛濛》《六个梦》《幸运草》《几度夕阳红》《菟丝花》《潮声》等小说,这些作品大多以悲剧结局。在自传《我的故事》中,琼瑶详述与平鑫涛的一段长达10年的婚外情,痛苦纠结的婚外恋成为她作品中常常描写的题材,这在《几度夕阳红》《紫贝壳》《我是一片云》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琼瑶写作中期的70年代,相恋十余年的琼瑶和平鑫涛走到一起,对她的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自1973年《心有千千结》开始,琼瑶的创作开始走向明朗、乐观的风格,尽管人物也会经历诸多磨难,但尽可能地消解悲剧,呈现出皆大欢喜的结局。90年代后,《还珠格格》将喜剧效果发挥到了最大。在琼瑶的后期创作中,借助于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爱情故事,反复说明一个观点——“爱具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谈及琼瑶热的原因,有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恰是思想解放的时代,感官娱乐和消遣类文学逐渐盛行,琼瑶作品的出现满足了时代需求。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文化作品多元化发展,因此琼瑶被短暂淹没,进入21世纪之后,琼瑶与现代的“轻审美时代”再次达成共识,文学和影视仅仅是为了感官娱乐和情感释放做准备的,琼瑶再变成轻审美时代代言人,一头一尾与时代的轨迹暗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分析,20世纪60年代台湾处于经济转型期,人们观念发生剧烈变化,与80年代中国大陆发生的变化十分接近,琼瑶小说在此时对华人社会有很深影响。琼瑶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依恋,以及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心态。
琼瑶作品中的爱情基本是脱离了一切社会属性而孤立存在,最经典的作品是前期的《婉君》。琼瑶的言情小说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鸳鸯蝴蝶派演变而来,不同的是,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中呈现的爱情多为哀情,与整个社会的压抑、沉重密切相关。而琼瑶承接鸳鸯蝴蝶派的情,把哀去掉,是泛滥的感情,这里的感情不指向任何东西,感情就指向感情本身。她的作品里,爱情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正因琼瑶的爱情去除了很多烟火气,也令其受到几代年轻人的欢迎。琼瑶作品中的三角恋、婚外恋等描写,是小说构建戏剧性的需要,是小说技巧问题。
琼瑶描绘的爱情都不是凡人肉体的爱,而是像但丁在《神曲》中所描绘的那种天堂里的超凡脱俗的爱。琼瑶小说爱的主题不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是植根于理想的王国,这常常为人所诟病。琼瑶不是按生活本来有的样子再现生活,而是按应当有的样子来表现生活。她描绘的是理想世界,而不是搬演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在台湾众多的言情作家中,琼瑶是颇具特色的。在余年的言情小说创作生涯里,琼瑶的小说从人物、主题到结构、语言等诸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琼瑶特殊的生活际遇和美学追求使其前期小说偏爱悲剧,而后期创作则明显地拒绝和消解悲剧。琼瑶小说在情节结构、人物、主题、语言诸方面均存在着模式化倾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琼瑶模式”。在中国现当代言情文学史上,琼瑶是个承前启后的作家,一方面上承前辈作家如张恨水等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创作模式影响了三毛、亦舒等同时代及后辈作家。
琼瑶文艺片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台湾电影的发展开辟了富有特色的类型片传统, 同时也继承了自中国电影诞生以来不断发展的通俗文化色彩浓重的商业电影传统。琼瑶电影的产生、发展以及在华人社会中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事实上也是两岸文化同源同根、传承发展的有力证明。琼瑶影片缔造了台湾电影的繁荣景象, 为台湾电影商业体系的完善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这也是在台湾电影发展初期对其进行类型塑造的一种形式。
琼瑶电影中将台湾人独特的怀乡意识、中国情结和现代观念交汇在一起, 真实地呈现了一幅台湾社会图像, 琼瑶电影也因此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与它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取得的票房成功所带来的商业价值, 必然使琼瑶电影位列于台湾电影史上的重要一席。
20世纪90年代,《还珠格格》在东南亚和欧美引起轰动,越南翻拍本土版本。外国人在“中剧”(中国电视剧)论坛留言 “当依萍昏倒在楼梯上的时候,我泪流满面。”喜欢中剧的外国人,自称Chinenglish Bilingual(Cfan),追看中国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成立兴趣小组,点评演技。中国电视剧的影响力开始向海外扩散,并且在海外形成了一个日渐扩大的追剧群体,“华流”正在成为文化输出的新力量。
在琼瑶的作品中,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作家王安忆评)
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羊城晚报》评)
虽然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有个性且有独立意识,但她的一些男女性别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一定要青春;不能得到男人怜爱的女人不是好女人。(学者林芳玫评)
虽然就整体看,琼瑶的作品其思想成就和水准参差不齐,但有相当一批作品,其思想内涵还是积极而深沉的。《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一颗红豆》诸作品,思想主题上均有闪光之处。例如《烟雨濛濛》将婚恋融入历史,以曾横行过大半个中国的陆振华的家族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数十年的动乱和变迁史,并较为客观地展示了历史前进的必然轨迹。(《中国文学通史》评)
琼瑶为软弱的一代编制了新的文纲,使他们僵化了思想,走向了做顺民之路。(作家李敖评)
2014年4月20日,琼瑶不满于正新戏《宫锁连城》抄袭她的旧作《梅花烙》,致公开信给广电总局,谴责于正的侵权行为;5月,琼瑶起诉《宫锁连城》编剧于正及制作公司侵犯《梅花烙》著作权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立案。2015年12月18日,琼瑶《梅花烙》著作权维权案终审落幕,判决认定《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编权和摄制权,判令被告方停止侵权,于正向琼瑶道歉,被告方赔偿原告500万元。2018年5月,因于正被判侵权迟迟不向琼瑶道歉,三中院依据判决在《法制日报》刊登案件内容作为公告;5月23日,该公告费用33.6万元全数由于正承担,他已将钱交付。至此,该院审结的琼瑶与于正侵害著作权纠纷一案已全部执行完毕。
琼瑶与平鑫涛的婚姻曾引起争议,网友抨击琼瑶是别人家庭的插足者。1963年,琼瑶将长篇小说《窗外》投给《皇冠》杂志,时任社长平鑫涛十分欣赏,他们由此相识相知,并展开了一段恋情。2017年,因平鑫涛插鼻胃管一事而暴露出家庭矛盾,琼瑶主张让平鑫涛善终,但平云等子女怒批琼瑶曾长达一个月没去探视,并认为父亲的身体状况并不如琼瑶说的糟糕,不愿放弃康复希望。琼瑶最后将照顾权交由对方,并出版《雪花飘落之前》一书,揭露家事。
2018年,平鑫涛前妻林婉珍出版《往事浮光》,回忆她与平鑫涛及琼瑶的过往。林婉珍在书里写道:“我一直觉得鑫涛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也很信任他,压根没想过他会出轨。”为了方便写作,琼瑶带孩子搬到平鑫涛家对面,那时林婉珍逐渐发现琼瑶和丈夫平鑫涛交往亲近,随后发现琼瑶写给平鑫涛的情书。1976年,平鑫涛拿着亲手写的离婚协议让林婉珍签字,结束三人之间长达十多年的纠缠。在琼瑶笔下,故事是另一番讲述。
琼瑶不少作品被网友批评“三观不正”,在互联网“三观正”“三观不正”被广泛使用,成为评价言行举止的重要标准。对文艺作品“三观”的强调和评判,即是对作品的道德伦理的强调。
在琼瑶创作的作品及现实生活中,大多体现“爱情至上”价值观。而“爱情至上”的价值追求,容易忽略并歧视“俗世”价值,这是被网友批评的原因所在。